什么是青光眼 青光眼是一组进行性视神经损害、最终损伤视力的疾病的统称,主要与病理性的眼压升高有关。 青光眼是全球导致失明的第二大病因,仅次于白内障,却是第一位不可逆致盲眼病。到2020年,我国全人群青光眼患者将达到2182万(占全球27.4%),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将达到3.05%,居世界首位。 原发性青光眼是最常见的类型,在我国约占86.7%,发生于18岁以上人群;其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更多见,好发于亚裔、女性、40岁以上人群。
儿童(发育)性青光眼的发病率在出生活婴中约占万分之一,男性多于女性。 青光眼诱因 青光眼致盲是视神经受损的结果,而视神经损伤又与眼内压升高密切相关。 眼内腔可分为前房、后房和玻璃体腔,前房和后房大致以睫状体分隔,房水由睫状体产生后到达后房,然后通过瞳孔到达前房,在前房角处经过小梁网回到血管内,完成“房水循环”。 房水是维持眼内压的重要物质,在房水循环过程中任何一个部位受阻,都会导致眼压升高。临床上绝大部分青光眼都是由于房水外流阻力增加所致。 温馨提示 青光眼无法治愈,只能通过治疗阻止病情进展、延缓视力的丧失。 青光眼性失明无法逆转,早发现、早治疗对防止青光眼发展成失明至关重要。此外,避免一些会导致眼内压升高的危险因素也很重要。 即使患者已出现不可逆的视力损伤,也可以通过一些辅助措施来最大可能地保护剩余视力,提高生活质量。 视力受损的患者常有悲观、愤怒的情绪,而情绪的波动会对眼压产生影响,导致病情更加恶化,因此家属要给予关怀和疏导,必要时可以进行心理咨询。 青光眼早期症状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:早期无症状,当病变进展到一定程度后,会出现视力模糊、头痛、眼胀等症状。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:早期无症状,一旦出现虹膜堵塞房角,房水不能外流,就会出现眼胀、头痛、恶心、视物呈蒙雾状等症状。 儿童性青光眼:如发生于婴幼儿,可因眼压不同,导致两眼大小不等;如发生在少年儿童,则通常以视力降低为早期症状。 就医提醒 当突发严重头痛、眼痛、恶心呕吐、视力突然下降等症状时,要及时就诊。 相关检查 ● 眼部结构检查:包括裂隙灯检查、眼底镜、前房角镜检查、光学相干断层扫描(OCT)等,可帮助对病情作出准确的诊断和分期。 ● 测眼压:通常使用眼压测量仪来测量眼压。青光眼患者常有眼压明显增高。 ● 视野测试:用于检查中心及周边视野的缺损情况。青光眼患者往往会有视野缩小,晚期可出现颞侧岛视(仅在颞侧保留一小块视力)和管状视野。 ● 视敏度测试:可用于检查患者的视力降低程度。 ● 角膜厚度测定:有助于判断患者发生青光眼的风险。 青光眼诱因 ● 戒烟戒酒。 ● 严格遵照医嘱使用眼药水或其他药物。 ● 规律进行适当强度的锻炼,具体的计划可以咨询眼科医生。 ● 使用楔形枕头,使头稍稍抬起,角度大约呈20°,可以降低睡眠时的眼压。 ● 若患者的视力已经受损,可以使用一些辅助工具来提高视力,如使用大字号的印刷品、改善照明、使用电子助视器等。 ● 饮水应少量多次,一次不要超过500毫升。 ● 多吃富含维生素A、C、E的食物,适当补充锌、铜、硒等微量元素。 ● 多吃蔬果,避免辛辣刺激食物,避免便秘。 ● 少喝含有咖啡因的饮料。 眼压就是眼球内部的压力,它是眼内容物对眼球壁施加的均衡压力。正常人的眼压的正常值为10~21mmHg眼压多少才算高?眼压>24mmHg为高眼压,而眼压<8mmHg为低眼压。眼压的过高或者过低,都会不同程度地损害眼组织和视功能,引起眼部疾病,比如青光眼。因此,眼压是眼科检查项目中重要的一项,其值的高低关系到眼的视功能。眼球内产生压力的来源,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来自眼睛里面的液体——房水。房水由睫状... 人的眼部本来就有微小的血管,也就是说眼睛里本来就是有血丝的,因为眼睛里有血管,睡不好时,血管充血,血丝就会比平时严重。当然有的人天生眼睛里的血管会比别人粗些。眼睛过度疲劳或感染,血管还会破裂,造成出血。 眼睛发红时,你最先想到的是用眼过度或者疲劳所致?其实,眼睛红可能是这5种疾病在“作祟”。1、干眼症 干眼症又称为干燥性角膜炎或泪液功能不全综合征。该病多是由于泪液分泌不足或蒸发过多、睑板... 青光眼是指眼内压间断或持续升高的一种常见疑难眼病。持续的高眼压可以给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功能带来损害,导致视神经萎缩、视野缩小、视力减退。该病发病迅速、危害性大,随时可导致失明。在急性发作期24~48h 即可完全失明。青光眼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,发病年龄多在45 岁以上。青光眼的诱发因素有哪些?诱发青光眼的常见因素有心理社会因素,如工作环境变动、家庭问题、情绪激动(愤怒、悲伤、忧郁... 关了灯看电视、玩手机,黑暗环境下瞳孔散大,虹膜向周边堆积,使房角变窄,容易出现眼压升高。长此以往,是会出现青光眼情况。所以,如果不管是玩手机、看电视还是工作等,都应该将周围光线调至适宜。(关灯后玩手机时间不宜过长,把手机调到夜间模式~)总之,青光眼目前还是无法治愈的疾病。只有正确认识青光眼,做到早发现并终生规范监测与治疗,才能有效延缓视力的损失。 |